為什么人人需要保險?
因為風險無處不在,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殘,除了養老的問題外其它的風險我們不知道會在哪天發生。(小)到意外的磕傷碰傷扭傷崴傷燒傷燙傷...;(中)到感冒發燒住院、急性闌尾炎切除住院、還有很多我們想不到的疾病住院,到醫院的住院部看看因為什么住院的都有...;(大)到花錢動輒10萬、20萬...的重大疾病,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有可能花費昂貴,而且也有可能小病花大錢,所以人人需要保險。保險,在平時沒有風險發生時儲蓄,一旦有風險發生時,高額的費用由保險公司幫著負擔。如果我們好人一生平安,什么意外也沒有發生,那這筆儲蓄的錢可以作為自己的養老金,也可以留給家人,如此兩全其美的事情,當然應該是人人都要有保險。
人人又不愿意買保險?
不是人人不愿意買保險,是因為有一部分人不了解保險,暫時沒有買;一部分人沒有太多的收入,沒有錢買;有一部分人已經買了,但不是很明白,所以買的不多;一部分人買了很多,因為他了解保險對他意味著什么...
在不幸發生的家庭里,沒有保險的家庭因不幸的發生,不但遭遇失去親人的痛苦,還喪失了經濟來源;而有保險的家庭,盡管也遭遇失去親人的痛苦,但卻不會因此雪上加霜,因為有保險金可以緩沖經濟的壓力...... 保險不是為死去的人準備的,是為活著的人準備的,是愛心、責任心的體現和延伸.
氧氣和水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平時誰會珍惜它呢?只有在缺氧缺水時才會感覺到它的珍貴,保險的意義正是如此。保險是我們生活中的滅火器,是我們遠行時的備用胎,是我們乘坐飛機時的降落傘,寧肯沒用上卻不可不準備。
沒有買的人,建議您了解一下,對您肯定沒壞處;正在猶豫的人,建議您盡快投保,因為風險無處不在,它不會等我們做好萬全的準備才會降臨(每天所發生的多起交通事故就是我們最深的痛),況且保費與年齡成正比,年齡越小,保險費也越便宜,所以既然您已經在考慮,就盡快投保;
已經購買的人,建議您找代理人幫您檢視一下(或自己檢視),看保障到底夠不夠、全不全?不要等風險發生后后悔所發生的正是自己所沒有投保的。
一:保險不同于普通商品
很多人把保險視為普通商品的一種,不僅可以討價還價,還可以等到需要的時候再買。這實在是一個謬誤。保險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幾乎無法找到臨時替代品,當出險或生病時才想到保險,往往為時已晚。
二:小康之家可能突陷困境
曾經有一戶家境殷實的小康之家因一位家庭成員患病而導致負債累累的悲慘故事。事實上,小的風險帶來的損失我們往往可以承受和解決,而大的風險帶來的常常是滅頂之災,這些就要依靠保險來解決。何況對富人而言,用一點小錢來應對可能的突發大災難,何樂而不為呢?
三:守住家庭財富的底線
有部分富人只要手頭有閑置資金,一定會去買些股票或外匯,以期達到財富增值的最大化目的。殊不知,高收益的背后也孕育著高風險,一旦“失手”,自己很可能失去未來的生活依靠。
據保險專業人士解釋,養老金本身是一個?顚S玫母拍。一旦將用來養老的資金投入到有風險的市場上用作它途,就不能被稱為養老金了。家庭資金其實也有分類:有的用來現金支付,有的專管財富增值,但養老金是萬萬不能輕易動用的,是一個家庭應該守住的財富底線。
四:社保是冬天的毛衣
社保是每個單位為職工參保的社會保險,它當然很有用,卻不能作為商業保險的替代品。有一個比喻:寒冷的冬季,在屋里,我們可能只需穿一件毛衣就夠了,但如果要出門,則應該穿一件大衣。社保,就相當于那件毛衣,維持最低的保障;商業保險則相當于那件遮風擋雨的大衣,是生活質量的保障。
對家庭財富威脅最大的重大疾病,社保是無力負擔的,而且只有在社保范圍內的藥物才能報銷,社保的資金較難馬上劃到患者的賬上;而商業保險就不一樣,只要醫院確診,資金馬上到賬,而且用藥范圍很大。
五:趨利避害要兼顧房子、車子
作為小康生活的大件,的確是衡量富庶的標準之一。但商品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趨利商品,就是平常要買的,如洗衣機、空調、房子、汽車等等;另一種則是避害商品,比如防盜門、頭盔、保險等等,這樣的商品是人人需要的。
買房買車的錢一般要幾十萬元,而買保險的錢區區幾千元,最多不過上萬元,就能保障幾十萬元的自身利益,并非富人生活可有可無的商品,其購買優先級別更是高于其它商品。
六:消費者利益有保障
隨著保險在我國的發展,已經愈來愈走向規范化經營。被保險人的利益可以說是有保障的,除了司法機關,還有保監會、保險同業公會一起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客戶對保險公司的控訴是由于自己不了解所買的保險產品而引起的誤會。所以買保險之前,須記兩件事:從自己家庭的情況出發,看看為什么要買保險;仔細檢測已有的保單,了解自己已經獲得的保障,特別注意免責條款。
保險條款上清楚列明了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哪些賠,哪些不賠,其實很清楚。一定要將保險業務人員的保險計劃或口頭承諾與保險條款比對,沒有問題時再簽單。
七:道聽途說有害無益
很多人在對待保險的態度上有從眾心理,受親朋好友的影響比較大。其實需不需要保險應該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獨立判斷,否則最終耽誤的還是自己。曾經有人花了100元買了份意外傷害保險,出險后保險公司按規定賠付了2000多元,這位消費者不滿意,就大發怨言,讓家里一個剛準備買保險的親戚打消了念頭,后來這個親戚出了險,家庭陷入了困境,就這樣被耽誤了.
八:每個人的風險不同
每個家庭成員的人身風險是不同的,因此對保障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雖然不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但患病或意外發生的概率并不因此而減小。還應進行風險評估后投保適合自己的險種。
現今社會競爭激烈,有的家庭雖然富裕,但模式往往是一個人養活幾個人,這個人就相當于一個拉車的車夫,而車子上坐的是一家的老小,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車夫要拉車上坡,萬一拉車的繩子斷了,那么整個車子就會滑下坡。僅靠車夫一個人負擔全家壓力也是很大的,有必要為家庭成員投保分散壓力。
九:封建迷信要不得
有些人千方百計地回避保險,一見到保險代理人就皺眉頭,因為迷信保險是不吉利的東西。他們寧可把錢作為香火銅佃也不愿意買保險,一旦遇到疾病的襲擊或者突發性意外事故就毫無招架能力,許多血的教訓最有說服力,迷信思想要不得,否則會誤了大事!